[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文章展示之二十四]完善服务体系 推进机制创新 为农村加快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金融支持

理论武装字数 5304阅读模式

近年来,随着国家金融改革的深化和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国家现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政策,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准入政策,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县涉农金融机构(包括农发行、农合行、农行、邮储、民丰银行、太仓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网点共计59个,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9.75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43.26%。金融行业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在促进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涉农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农村金融服务组织日益健全。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取得新突破。积极推动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截至2011年末,全县已挂牌成立农商行1家,村镇银行1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9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导作用进一步发挥。银行业机构改革迈上新台阶。农发行大力实施战略转型,加大支持“三农”力度,加快商业化改革步伐;邮政储蓄银行坚持“服务城乡大众,支持‘三农’”的零售银行定位,将农村金融网点建设、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作为战略重点,逐步完善了城乡金融服务体系,并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关系,有力的支持了全县的新农村建设。

(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农业贷款品种不断增加。涉农信贷品种20余个。针对农户贷款担保难,先后推出小额农户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得到了各类贷款对象一致肯定。加快办事流程,银行主动服务意识逐步提高,农村结算渠道便捷畅通,全县农村银行网点全部接入支付系统,完成同城票据交换资金清算方式变更,邮政储蓄银行推行“绿卡通”、“福农卡”等新型产品,方便了农民支付结算。县农村合作银行为方便农民惠农补贴资金兑付、小额现金支付,积极创造条件,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成为“灌云农民自己的银行”。

(三)农村金融服务保障逐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各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建立农户电子档案21.1万户,建档面达100%,公开授信15.65万户、信用村41个、信用乡镇6个。大力推进“阳光信贷”工程,公开贷款条件、流程和监督电话,努力让客户充分享受周到服务。县泰和担保公司逐步增加涉农贷款的担保比例,积极筹划组建乡镇农村担保机构。目前,全县已全面开通大额支付、小额支付系统,农信银汇票,农村结算渠道更加畅通。农业保险综合试点初见成效。推行农业保险“联办共保”新模式,先后开办了水稻、能繁母猪等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损害补偿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

从总体情况来看,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扶持促进下,全县农村金融服务得到了较好改善。但农村金融依然是全县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农银之间对接还不够紧密,大多数农民暂未享受普惠制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机构竞争不充分,农村金融资源还未实现合理有效配置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金融现状尚待改善。从政府部门的层面上看,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视程度尚需提高,相关部门对全县金融资源的有效引导和整合相对薄弱,对农村金融发展潜力缺乏客观的评估,银农对接协作载体还未有效运作,农民“融资难”问题仍没有全面破解。从金融机构的层面上看,少数金融机构对农业金融的传统观念仍在影响服务农业的积极性,涉农信贷资金投放规模小、门槛高、手续繁、费用高的问题还较为突出。在客观上形成目前金融业重工轻农、重城轻乡、重大轻小现象。从农民层面上看,除少数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法人外,绝大多数农民还不习惯通过融资方式解决资金困难,特别是在进城买房、投资创业、子女入学和发展种养加业方面,不得其门而入,因资金制约影响发展。

(二)农村金融业务范围偏窄。一是信贷资金分布与经济结构不对称,目前县内几家大的银行,除农发行、农合行和江苏银行外,对涉农企业投放少,有的没有投放,农发行为政策性银行,覆盖不到农民,中、农、工、建四大行农村网点已全部撤出,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发育尚不键全。二是农村信贷需求与信贷供给仍不匹配。农民受缺乏有效担保物的制约,增加产业投入的资金无有效的解决途径,增收乏力,形成了千军万马奔打工的局面,农村经济仍受到投入制约,影响农业效益的充分发挥。三是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偏低,服务渠道单一,形不成竞争格局,目前我县农村农合行网点约20个。邮政储蓄银行灌云支行现有网点22个,能够办理信贷业务的网点4个。农民自助资金合作社9个,农发行和其他几个正规金融机构都集中在县城,乡镇没有分支机构。

(三)农村信用培育滞后。受传统农业和小农经济文明积淀的影响,农村还大多延用农耕文明体系下信用方式。和市场经济发展缺少有效对接;如农民的信用体系建设仍是一片空白,产权关系还没有发育,目前推进的“六权”发证试点面还小,不足以影响大局;造成了高利贷在农村暗流涌动,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需要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四)农村担保体系创新不足。首先,受金融危机影响,近两年国家紧缩担保体系建设,政策门槛相当高,农村担保机构形成了空白地带。其次是受农村产权现状的制约,农村资产抵押难,处置难、办证难的影响,造成了资产和融资渠道的脱节,需要创新担保方式化解担保难题,变死资产为活资金,为农村发展服务。一方面,农户及农村企业抵押担保难。由于农村人多地少的现状和“集体所有、个人承包”的土地政策,农户不能将承包的土地作抵押物;许多企业厂房、农民住房没有产权证书,变卖程序相当繁琐;农民从事种养殖业的产权缺乏有关部门的登记认定,难以依法转化为贷款抵押物;个别招商引资企业将土地、厂房抵押,但是受用地性质的制约,难以处置,无法成为有效的抵押物。另一方面,农村担保公司缺乏,担保能力不能够满足需要,相关服务项目费用收取比例较大,为农服务项目较少,贷款投放受到严重制约。

(五)农村保险范围还不大。农业生产对自然有着特殊的依赖性,生产风险远大于商业等其他行业。需要引入农业保险来分散农业风险,推进农险工作是金融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赔付率高、微观经济效益低,理赔评估业务上面广量大,商业性农业保险拓展的步伐相对较慢。需要有关部门重视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扩大险种和推进速度上再做更多努力。

(六)农业龙头企业实力较弱。我县农业企业实力总体较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贷投放。形成一定规模的我县丹麦猪厂对资金需求量大,但企业资金大多滞留在生产环节,亟待解决融资难问题。一般农业企业的资产总额在300万元以上的为数不多,绝大部分是私营合伙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有限,经营不稳定,生存期限不确定,部分企业产权不明,有效资产不足,土地、房产、设备等手续不完备,抵押物价值较小且处置较难,两证不全,难以办理有效资产抵押手续;实行家族式管理,财务制度不健全,贷款用途监控难,也是导致涉农贷款难以投放的一个方面。

为进一步强化我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快速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加速新农村建设步伐。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思想认识。灌云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产业在全县经济结构中仍处于基础性地位。在我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农村更加需要有效的资金为发展注入动力。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对于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视程度,把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摆上事关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大局和谐稳定的重要位置。有关职能部门深入调研全县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农村各层次信贷需求规模,对农村金融发展潜力作出客观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职能,形成促进银农有效对接的推手和载体,及时破解农村信贷服务中的各种制约难题,及时为农民融资提供协调服务。二是各金融机构要以服务地方“三农”作为应尽的社会责任,返哺社会,让利与民。切实打破行业禁锢,自觉延伸网点、开辟经营品种、简化服务流程、降低服务门槛,创新服务方式,齐心合力为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作出贡献。三是各乡镇要营造农村金融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对国家金融改革政策的宣传,搞好金融机构的布局规划,引导广大农民转变传统观念,营造“有困难、主动找银行”、“要发展,用贷款”的融资理念和“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社会诚信风尚。

(二)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一是加快农村新型金融组织试点步伐。在做好2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和监管的同时,多争取试点指标;在加强监管,规范操作,严控风险的基础上,稳妥推进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目前,我县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9家单位势头良好,较好地解决了合作社农民的资金需求问题。但目前合作社对乡镇还没有做到全覆盖,农民办社的积极性很高,建议应允许每个乡镇都建有合作社。二是加快金融机构网点建设。根据当前金融政策的形势,应尽力推动村镇银行在农村的布点工作,目前民丰村镇银行在县城已建立了网点,对进入乡镇办营业网点有规划和积极性,建议积极推动,加快布点速度。三是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开发金融产品,对竞争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优先支持;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发金融产品,助推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围绕农副产品物流企业开发金融产品,促进疏通农村商品供需渠道;围绕涉农龙头企业开发金融产品,形成产业化生产基地;围绕推动土地增减挂钩、农民进城(中心镇)购房和到集中居住区建房居住开发金融产品,为农民住房提供信贷支持。

(三)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信息体系。要建设农民信用体系,引导农民走出小农经济的传统思维,需要在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信息体系上下功夫。县人行已经在整合全县工商企业信息,建立工商业企业信息平台方面作了很好的探索,为进一步做好该方面的工作,拉伸信息平台服务面。建议由人行牵头,县农合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民资金互助社、县农办等部门协作,建立灌云县农民信用及资产情况信息平台,引导农民信用的发育和成长,搭建金融服务和农民资金需求的桥梁,推动农村经济和涉农产业的成长。

(四)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担保体系。由县政府设立农村“六权”抵质押贷款试点基金,政府与金融机构共担风险,实现“一权一行”灵活运作。增加各级财政对担保机构资金投入,县贷款担保机构要积极向乡镇延伸,更好地联结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户、农村工商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组织、农民种养大户等信贷扶持力度;建议县担保公司在乡镇中心城镇建立担保分支机构,辐射周边乡镇,填补农村担保空白,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六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合作组织股权、农业机械、高效农业固定基础设施等抵质押贷款方式;推行农户联保、农户互保、专业合作组织为成员担保等多种信用保证方式,为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提供有力支持。加快农村“六权发证”工作试点面推进速度,用权证化解农民贷款难题。

(五)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保险体系。引入保险机制,突破农村小额贷款窘境,开发保费低廉、保障适度、简捷易用的小额贷款险种,使涉农企业、广大农户无须提供担保即可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真正实现花小钱、受大益、得实惠;总结推广小额信贷保险的经验做法,化解“三农”贷款风险,激发银行放贷积极性;巩固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联办共保”模式,重点做好水稻、小麦等主要种植业品种和能繁母猪、奶牛等主要养殖业品种保险,逐步达到应保尽保;大力推进经济作物、养殖项目、高效农业以及农机具、渔船渔民保险试点,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

(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诚信体系。加快“金融生态县”创建工作,开展信用乡镇、信用社区、诚信新农户等创建活动,结合“文明乡镇”、“文明村”等公民道德建设,加大对全社会的诚信教育,树立诚信风尚。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为全县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诚实守信的农户发放“诚信贷款卡”,提高授信额度,提供便捷的贷款途径;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强信贷管理,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健全农户信用信息更新制度,将小额农户信贷纳入个人征信体系,扩大信贷投放,防范信贷风险,从而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

(七)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的引导激励体系。一是健全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农村金融的财政扶持政策,组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向省财政申报奖励和风险补偿资金,推动扶贫“整村推进”计划的实施,增加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信贷支持。建议县财政适度加大涉农贷款贴息支农贷款风险补偿力度,引导和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二是推进机制创新,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建议组成县政府+金融企业+加担保公司+加农户的联合体,形成“五方联动”的运行模式。三是提高农业企业管理水平。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农村中小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运行指导,促进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相衔接,不断壮大企业规模,适应融资要求。四是政府出台农业贷款专项考核奖励办法,对农业贷款情况实行单独统计、单独管理、单独考核,按季通报考核情况;设立考核激励机制,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灌云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

weinxin
关注“连云港人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