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民警扎根基层20载 他乡献身英雄无言亦无悔

港城好人榜字数 3235阅读模式

张作田,男,1976年10月生,连云港市赣榆区人,中共党员,1995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199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三级警督。因成绩突出,先后20余次受到上级表彰,荣立省、市个人三等功3次,并被授予连云港市“十佳青年卫士”、连云港市“新长征突击手”、连云港市“人民满意警察”、连云港市“优秀社区民警”等荣誉称号。

2014年12月9日,张作田同志根据工作需要赴南京参加出租房屋暗访检查工作,10日中午突发心肌梗塞,经医院抢救无效,于下午16时30分因公殉职,年仅38岁。新华社、中新社、新华日报等媒体分别以《民警执行公务时突发心梗牺牲 前一个月连轴转》《赣榆好民警张作田牺牲前还在发短信安排工作》等为题报道,对张作田同志生前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深入详细报道,人民网、中新网、新浪、腾讯等60余家网站转载。

英魂归来 上千群众自发迎接英雄遗体

忠骨魂归,山海含悲,榆城飞泪。

12月11日午时,在赣榆高速路出口处,怀着沉痛心情,社会各界数千名群众,英雄生前的同事、朋友、同学,甚至许多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都胸戴白色绢花,手持鲜花,自发地拉起“作田,我们接你回家!”“亲爱的战友一路走好!”等黑白横幅,肃穆站立,静静地等待英雄民警张作田魂归家乡。

“多好的孩子啊,只有38岁,前不久,我新办的身份证还是他送到我的手里的,怎么说走就走了!”人群中,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大娘早已泣不成声,她在周围群众的搀扶下,倾着身体,翘首望英雄……

最后一个电话  他还在交办工作

在同事眼中,张作田是一名典型的“拼命三郎”,人们对他的印象总是“他太忙了”。2014年12月10日上午10时许,赣榆区公安分局户政中队辅警王海青接到张作田从南京打来的电话,张作田交代她为一对夫妇办临时身份证,“对方急用,务必在下午5点前办好。”让王海青没想到的是,这竟是她接到的张作田的最后一个电话。“我们张队长是累倒的。”民警孙玉玲说,张作田去世前,除了到南京执行任务外,还一直在惦记着中队的工作,短信、电话不断。“中午的时候,张队长还给我打电话,跟我讲一个重点人员的数据有问题,让我给派出所户籍内勤打电话。”“他就是这样一个闲不住的人,因为他心中装着群众,他太累了。”他不曾有片刻清闲,像一个不知疲倦“永动的陀螺”,整个心思都在放在工作上,而这只“陀螺”却不自知他正在透支宝贵的生命,纵有钢铁意志,却奈何肉体凡胎,“他真的需要休息”,同事们都这么担心。

2013年12月,尽管身体的不适越发明显,但他总是想处理完手头的事再说,但处理完一件又接着另一件,“群众大老远来一趟真的不容易,我在这个职位上一天,就要尽快把事情给人家办好”,照样还是加班加点,通宵熬夜,就这样,一年过去了。他认为任何人的事情都耽误不得,唯独耽误了自己看病的时间,一次次错失了挽救自己生命的机会。“2014年11月初,局里安排大家去体检,张作田领了体检表,在整整一个月的体检时间内,他最终还是没有抽出时间去。”治安大队肖媛说。也许张作田能抽出时间去体检,悲剧就不会发生。

2014年12月8日,接到省公安厅需要抽调民警赴南京开展出租房屋暗访检查的通知,青奥会安保期间,单位已连续安排张作田同志两次赴南京执行任务,本打算安排中队其他民警前往,张作田再次主动请缨说:“这块我熟悉,中队其他同志有的身体不好,有的年龄太大,女同志还要照顾小孩,还是我去吧!”没有想到,他这一去竟是永别。他总是这样,忘了自己,却又只想着自己。在需要体谅自己、照顾自己时,他忘了自己,只想着别人,把自己当做机器;在遇到困难、任务时,他又只想着自己,往肩上多抗些,再多些,这样就可以照顾身边的同事,他知道同事的身体不好、家里有小孩需要照顾,却忘记自己的身体已是红灯频闪,自己的孩子还在学校等着他送一件御寒的棉衣。

危险时刻  他奋不顾身无所畏惧

关键时刻,迎难而上、无所畏惧是张作田的一贯作风。2010年6月9日10时许,金山镇后远庄村一居民家中失火。接警后,张作田带领民警和辅警火速赶赴现场,得知有人被困后,张作田不顾自身安危,冲进火苗肆虐的房中,在张作田在救出被困妇女的一刹那,屋顶坍塌,后经了解该妇女系精神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其丈夫在外打工,自己在家中玩火导致房屋被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240多名云贵川地区妇女出嫁到赣榆,因各种原因成为“黑户”,给她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困难,2012年8月底,张作田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带着梳理出来的人口信息,与市局治安支队同事潘正坤一同前往云南调查,当天夜里恰逢地震,潘正坤感觉比较危险给他打电话叫他先回来,张作田却说“现在震的不是特别厉害,来一趟不容易,把工作做完再回去吧”。就这样,张作田同志当天夜里硬是在震区大街上坐了一夜,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坚持在云南住了20多天,解决了所有云南籍“黑户”问题,同时把省内400多个类似户口问题一并进行了调查。

泰戈尔说过“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英雄可以安息了,他的奋斗给别人种下了希望、幸福、感恩的种子,看似无痕无迹,却是硕果累累,英雄无悔。

面对百姓疾苦  他扶贫帮困彰显为民情怀

张作田常说:“群众的事无论大小,能帮的我都要帮!”。1999年3月,张作田调入青口派出所任社区民警,他在摸透了社区人员信息后,发现社区内有不少贫困户,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画出标记,将这些贫困户分为“一般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三个等级,他成了社区“活地图”,只不过他的地图上,重点标注的都是那些家庭困难、需要帮助的人,以便他及时帮助这些家庭渡过难关。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他便找到辖区内的个体户‘化缘’,发动他们献爱心,用募集来的钱买了油、米、面、肉去慰问贫困户。”当时和张作田同为社区民警的李家壮说。同时,他还动员社区的青年人到孤寡老人家里帮忙做家务、陪老人聊天,即使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群众知道,只要有张作田在,他们就不会挨饿受冻,不会孤单冷清。

为了压降案件,他发动社区的离退休干部、老党员、老同志,成立了“夕阳红义务联防队”,平时在社区巡逻、邻里守望。很快,案件明显下降。原先一年刑事案件约70起,第二年仅发生20多起。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5年,赣榆县公安局决定将其所在的警务室命名为“张作田警务室”,在连云港市开创了以民警姓名命名社区警务室的先河。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人们过平安和谐的生活,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有限才智化为一顶巨大的保护伞,伞下,人们安居乐业,平安喜乐,孩子欢笑,老人祥和,家家团圆,户户幸福,他虽然嘴上没这么说,但他这么做了,这一做就是19年。

2006年,刚从警校毕业的陈琳,成为了中心社区的一名“新兵”。当时还是社区民警的张作田便成为了她课堂外的一位好老师。陈琳回忆道,在师傅的辖区里,几乎每户居民家里都会有一张师傅亲自送上的“警民联系卡”。“有事请打我电话,我一定会尽快赶到。”这是他最爱说的“唠叨话”,时间久了,也在大家心里扎了根。居民不管遇到有什么急事、难事,也都爱找他。今年60岁的史兰明和智障的十多岁孙女相依为命,今年三四月份,史兰明找到张作田,希望给孙女办个户口,好孙女办低保,办残疾证,生活有所保障。张作田调查发现,孩子是在农村家里生的,没有出生证明——孩子生下没几天,母亲就离家出走了,父亲去了山东音讯全无。张作田辗转找到了当年接生医生,走访了邻居、亲属,整整忙活了三天才收集齐相关材料,给史兰明的孙女落上了户口。现在,史兰明和孙女的生活都有了保障,还住进了敬老院。

“因为将心比心,因为设身处地,居民群众把师傅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其实,师傅在心里,又何尝不是每时每刻将社区的每一户居民当作自己真正的亲人。”陈琳说。

张作田,用爱和奉献走完了短短38岁的人生,用生命践行了他对党和人民的铮铮誓言:“我愿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为实现自己的誓言而努力奋斗!”他的青春、他的事迹、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并将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weinxin
关注“连云港人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