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车”精神研究之二十一]弘扬“雷锋车”精神 共建精神家园

与雷锋车同行字数 8585阅读模式

近半个世纪的传承与弘扬,“雷锋车”精神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面对当前社会精神家园缺失的现象,分析“雷锋车”精神与精神家园之间的关联,找到既能推动“雷锋车”精神发扬光大,又能促进精神家园建设的方法与途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雷锋车”精神内涵

自1963年以来,“雷锋车”组以“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群众一时难”的不变承诺,坚持不懈学雷锋,为旅客排忧解难,代代传承,锤炼出与时俱进的“雷锋车”精神,感动着社会,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车”精神的内涵主要为:

奉献精神。“雷锋车”精神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这是“雷锋车”精神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持久活力的根本原因。在其形成之初,适逢计划经济时代,奉献精神主要表现为先人后己、乐于助人、不计报酬、服务人民的大公无私品格。当前,奉献精神适应了时代发展而有了新的内涵,如置人民利益于首位、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与正确的名利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关乎国家与集体利益的大局意识等等,这些都是“雷锋车”精神的时代内涵。

敬业精神。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在“雷锋车”组成员身上也有鲜明的体现,其突出表现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她们自觉接受组织安排,热爱本职工作,履职尽责,虽居平凡岗位,但不甘于平庸生活,而是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份内之事,把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她们的人生理想追求,其道德价值在当今社会具有独特而标志性意义。

创业精神。“雷锋车”组从其诞生之日起,就秉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精神,一以贯之地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即便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的今天,他们也不过分求富求乐,而是大力倡导新时代的创业精神,自觉克服不思进取的不良思想倾向。

合作精神。“雷锋车”组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他们之所以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与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密不可分,这种互助合作不计报酬的做法对社会形成平等互助、团结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特别是在追求精细的社会分工和利益关系最优化、整体利益最大化的今天,这种精神尤为必要。

爱国精神。“雷锋车”组成立之初,就对新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为创造社会主义新生活、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忘我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雷锋车”精神得到了升华。“雷锋车”组成员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具有为实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拼搏奋斗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仁爱精神。“雷锋车”精神内蕴强烈的仁爱精神。“雷锋车”组成员时刻注重“仁”的修养,加强“修德”、“向善”,以真情挚爱待客,对群众极端热情,关心群众比关心个人还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要。她们是“仁爱”精神的承载者、奉行者和传播者,使人们时刻受到仁爱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二、精神家园概念及当前精神家园建设现状

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的文化寄托和精神归属,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所形成的特有的传统、习惯、风俗、精神、心理、情感等精神因素的融合。从其要素来看,精神家园含有文化体验、认知模式、价值观念、情感方式、理想信念、信仰体系等,是由多种要素有机构成的精神文化系统。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是我们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可以说,如今社会的精神状貌与较为繁荣的物质生活显得并不相称。尽管人们也一直在高扬时代的主旋律,且在某种程度一些区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因处于新旧价值观念交替之际,狂热的经济利润追逐使人们来不及重建或不愿重建新的价值观念体系,而是热衷于追求物质的拥有和享受,不屑于寻求精神的充实与提升,以致显露出精神贫困的现象,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遇到了空前的困惑与挑战。

轻视人文建设,高尚生活情趣缺失。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过分崇尚物质,强烈的功利观念,容易导致忽视价值理性和人文文化建设,造成了人的畸形发展。有时是以牺牲了精神文明为代价去追求物质富裕和享受,影响了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具体到生活情趣上,低俗之风逐渐蔓延:有的意志消沉,以追求低级趣味为时尚;有的丢弃原则,把正常的人际关系搞得庸俗不堪;有的不去弘扬主旋律,而热衷于宣扬低俗的东西,等等。究其原因,是一些人价值观念严重扭曲所致,没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的衡量标准。当前,我国正走向全球化,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显得格外重要,亟待建立健康的精神家园。

拜金主义盛行,敬业精神缺失。当今社会,有的人对物质财富的极端追求,产生了拜金主义,其实质是金钱至上。如此,人便会异化,其精神世界扭曲变形,必然导致精神家园出现新问题。为了金钱可以抛弃其他一切,致使一些人缺乏敬业精神:有的工作不在状态,心不在焉,整天东奔西跑忙私事;有的工作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有的工作不主动,办事效率低下,缺乏创新;有的工作华而不实,不求实效;有的放弃本职工作,牢骚满腹,自由放任;有的眼高手低,工作随便;有的推诿扯皮,诿过于人;有的价值观严重扭曲,不讲原则,不辨是非。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人伦道德、婚姻家庭、人格尊严、诚实守信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有的趋于积极,但更多的是消极,甚至处于极度滑坡状态。人们的观念更多地被金钱、物质所困扰,重利轻义、物欲横流、唯利是图主宰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人类的良知和人性最美好的东西被逐步侵蚀。而且,诚信缺失也是目前社会进步的一大阻碍。孔子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由于市场本身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见利忘义、信用缺失等不良现象。无照经营、制假售假、合同欺诈、虚假招标、骗税逃税、伪造假账、恶意拖欠、变相传销、以及学术造假、身份造假、假离婚,等等。这种种不良行为侵蚀着社会的肌体,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个人主义泛滥,敬畏心缺失。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化,社会越来越彰显出对“自我”的肯定与追求。在某种意义上说,追求自我、肯定自我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但过分追求自我、唯我独尊,即为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把个人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无视社会利益,甚至不惜损人利己,这种现象是建设精神家园必须认真思考的社会问题。与个人主义紧相联系的是敬畏心的缺失。敬畏之心是人对某种事物的一种崇敬和神圣的情感,是人类信仰的本质要素和合理内核。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任何现实的信仰。古人说:“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一个人如果失去敬畏之心,也就失去了信仰,失去了精神依托,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失去敬畏心的人,为人处世就可能变得狂妄自大、无法无天,变得浮躁庸俗、贪得无厌、为所欲为,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很是普遍。

精神家园的缺失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精神代价,也是一种大时代转折的精神阵痛。新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体系,需要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需要人们的头脑逐渐从经济的躁动中冷静下来之后,才能逐渐明晰,逐渐健全起来。

三、“雷锋车”精神与精神家园关系分析

“雷锋车”精神不是独立的,我们应当让其在当今的精神家园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从总体考察,精神家园建设与“雷锋车”精神其实质上是一致的,“雷锋车”精神对精神家园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又能在精神家园的建设中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1、“雷锋车”精神的传承与精神家园建设的社会价值相契合

时代在发展,与当初“雷锋车”精神产生的环境相比,目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的价值体系发生了变化,涌动的市场经济大潮曾一度使“雷锋车”精神遭遇到了困境。但事实说明,“雷锋车”精神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仅不过时,而且有必要大力弘扬,特别是其中的敬业、奉献等精神正是医治道德滑坡的良药,更是提高工作风的重要载体,它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它是连云港精神、江苏精神,乃至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精神风貌、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前提,而“雷锋车”精神正是重要的载体,通过“雷锋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进一步改变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作风,增强职业道德感,形成高尚的道德风貌。

精神家园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目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重中之重。全面小康的实现必须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连云港市处于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等四大国家战略机遇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构建强有力的精神家园,提高道德水平,树立理想信念,最终为连云港的腾飞架构起核心价值体系。

2、“雷锋车”精神的精髓与精神家园的核心价值是一致的

“雷锋车”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但就本质而言,“雷锋车”精神的精髓与精神家园的核心价值是一致的。“雷锋车”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延伸,其核心精神可以概括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忘我工作精神。这些精神体现了“雷锋车”组对真、善、美境界的追求,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而精神家园虽然范畴更大,其组成部分较为丰富,比如忠诚系列,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等;诚信系列,诚信经营、诚信为政等;明礼系列,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等;敬业系列,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勇于拼搏等;创新系列,敢想敢为、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等,引导人们热爱服务人民、维护公平,但其核心价值也是集中体现在忠诚、诚信、明礼、敬业、创新、拼搏等等,凡此种种,支撑起人们的精神家园,但其核心价值与“雷锋车”精神的精髓高度契合,“雷锋车”组的追求正是精神家园构建的元素。精神家园的建设应该以“雷锋车”核心精神为启示,强化、突出核心体价值系。

3、“雷锋车”精神是精神家园建设的载体之一

家园应是温馨的,精神家园应该首先具有“家园”的性质,是人们心灵的居所,灵魂的归属之地。因此精神家园建设虽是一个长久的、系统的工程,但它决不能靠强制,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的过程,是一项拴心留人的具体工作,因此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而应通过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载体帮助人们完成自我价值的体现。“雷锋车”精神的弘扬就是这样的一个载体。“雷锋车”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为创造社会主义新生活而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当时精神的主要表现。如今,已进入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期,时代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雷锋车”精神在保持其核心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其形式和内容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她们的“帮助别人就是快乐,奉献社会就是满足”的人生价值取向、“受到我们帮助的人,他们也会去帮助别人”的朴实美好祈愿、“一切想在旅客乘车之前,一切干在旅客候车之中,一切帮在旅客进站之后,一切从旅客需要做起”的踏实工作态度无不彰显着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的力量是无形的,影响着一代代的“雷锋车”组,影响着各行各业,影响着整个连云港,影响着江苏,甚至是中国。这样的载体对于精神家园建设来说多多益善,不用枯燥的说教,不用制度的制约,富有时代性、高远性的精神家园建设一定会成效显著。

4、“雷锋车”精神的传承方式应当成为营造精神家园的重要借鉴

审视“雷锋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它不是单个人短期造就的,而是经过了49年的风雨历程,由500多位“雷锋车”组成员上下同心、持之以恒地接力完成的。她们几代人的奉献诠释了雷锋精神的真谛,心存大爱,锲而不舍地守护着一方淳美的心灵家园,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范和楷模。2012年省市委先后发出了关于开展向“雷锋车”组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党员和干部群众学习“雷锋车”组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奉献精神。全省上下掀起了学习“雷锋车”精神的热潮,可以说,“雷锋车”精神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车”精神从产生、传承到发扬光大,依靠的是什么?依靠的是群众的价值认同与政府的积极引导,这对精神家园的建设是一个极好的借鉴。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也不仅仅是一张熠熠闪光的名片,而是通过政府的价值引导及整个社会民众积极而广泛地参与而共同营造起来的属于个体、更属于群体的精神家园。

5、精神家园是“雷锋车”精神发扬光大的沃土

古往今来,人们很多的愿望、希望和想法,都可能在付诸实现的过程中受到精神世界的支配和影响,精神家园表面上遥不可及,但能给人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有了自已的精神家园,也就有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雷锋车”组几代人接力奉献,面对不解、嘲讽一笑置之,接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坚持与坚守,感动了各行各业,感动了全省乃至全中国:省委领导专程到新浦长途汽车总站看望“雷锋车”组,指出在江苏“两个率先”的新征程中,特别需要发扬新时期雷锋精神;新华社等11家中央新闻媒体聚焦“雷锋车”组先进典型;刘云山同志作出专门批示,认为“雷锋车”组事迹在全国具有典型宣传意义。“雷锋车”精神的发扬光大靠的是政府的引导,社会的支持,但究其内因,靠是“雷锋车”组及社会各界人士坚定的信念与追求的强大支撑,而这些,正是精神家园所给予的。可以这样说,没有精神家园的支撑,就没有“雷锋车”精神的发扬与光大,精神家园是“雷锋车”精神发扬与光大的沃土。

四、弘扬“雷锋车”精神,构建强大的精神家园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以“雷锋车”精神为切入点,寻求科学的路径与合理的方法,构建充满魅力的强大的精神家园,同时促进弘扬“雷锋车”精神的进一步弘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1、广泛宣传“雷锋车”精神,提升道德影响力,营造精神家园建设的良好环境

要想让人们认同“雷锋车”精神,让“雷锋车”组道德榜样的形象和精神在全社会产生积极广泛的影响,就要大力营造学习“雷锋车”精神、崇尚“雷锋车”精神的良好道德氛围。对“雷锋车”精神进行全方位的舆论宣传,让人们在认知、理解的基础上,将“雷锋车”精神转化为个人内在的精神追求,在全社会形成崇尚“雷锋车”精神的良好氛围,加强精神家园建设。

第一,影像元素宣传推广,把连云港打造成“雷锋车”精神的故乡。影像元素在当今宣传领域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光影手段和视听效果,人们感受更加直观,“雷锋车”组也可以得到多层次、多方面展示,社会对“雷锋车”组的了解必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宣传视频和纪录片的拍摄可使“雷锋车”组的记载与传承具有整体性,便于其走出连云港,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因此,拍摄“雷锋车”组系列宣传片是推广传承“雷锋车”组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二,媒体的潜力与舆论引导作用是巨大的,借助报纸、杂志、电视媒介等大篇幅、多角度的报道与宣传,对“雷锋车”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进行系列追踪报道和连续推广,把“雷锋车”精神融入国民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激发人民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雷锋车”精神的有效传承。

第三,树立“雷锋车”组文化代言人形象。把“雷锋车”组打造成连云港城市的文化名片,就必须有文化代言人形象。因为任何品牌的成功都不能缺少好的代言人,把“雷锋车”组进行运作,同样需要好的品牌形象,以此来将“雷锋车”精神传承和延续,使其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能够触动人心。

第四,创新平台载体,有效弘扬和传承“雷锋车”精神。构建覆盖广泛的平台网络,比如开展“雷锋车”公园、“雷锋车”街道、“雷锋车”社区、“雷锋车”广场、“雷锋车”市场等命名活动。把传承和弘扬“雷锋车”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把弘扬“雷锋车”精神与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将学习和实践“雷锋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与拓展社会志愿服务领域结合起来,与精神文明创建结合起来,设计一些影响大、传播快、效果好的学习活动,丰富精神内涵,促进“雷锋车”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创建学习、弘扬和实践“雷锋车”精神的教育示范基地。以弘扬“雷锋车”精神为主题,推出图书、音像、影视、文艺演出等各类文化产品,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传播“雷锋车”精神。例如开展学习“雷锋车”精神演讲比赛、唱“雷锋车”歌曲等系列活动,使“雷锋车”精神深入人心,近距离的去感受“雷锋车”精神,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2、着眼传统文化,打造精神家园建设的文化沃土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政治等环境的基础上产生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非常丰富,“雷锋车”精神是传统文化一分子,在精神家园中传承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

爱国的优良传统与强烈的民族意识。爱国主义是各民族儿女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保持独立与完整的精神保证。“雷锋车”精神中蕴含着爱国、爱民的责任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新的内涵,在精神家园建设中,应由传统爱国主义向现代爱国主义的创造性转化。

和合精神。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古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最基础性要素,也是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传统和谐文化的特点是“和而不同”,包含着“有差别的同一”的辩证思维。“雷锋车”精神中也蕴含着和合精神,必须从建设精神家园的时代要求出发,传承“雷锋车”精神,实现传统和谐文化向现代和谐文化的转化。

自强不息精神。自强不息的核心是为国家、民族利益以及实现个体崇高人生价值而自觉承担责任、克服一切困难的一往无前的使命意识,体现在自力更生、人格独立、不断进取等方面。“雷锋车”精神即蕴含着这种人文品格,应充分依托传统文化精神进一步发展、开掘“雷锋车”精神,建设精神家园。

传统文化中其他合理因素的利用。如仁爱精神、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清正廉明的政治道德,以诚实守信、礼义廉耻为核心的行为规范,等等,都应加以发掘与利用,推动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

3、聚焦“雷锋车”精神传承的制度元素,构建精神家园建设的保障基地

制度是建立精神家园的根本保障,要构建充满魅力、强大的精神家园,仅靠媒体宣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法律和制度的刚性规导。更何况,学习和实践“雷锋车”精神不是短期效应,而是一项长期行为,不仅要拥有先进理念,更需要建立有效机制。一要建立领导机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光荣的使命感,把学习和实践“雷锋车”精神摆到重要位置,便于形成合力。二要建立政策机制,把学“雷锋车”活动的要求和标准纳入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建设,发挥政策和制度的引导作用。三要建立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参与学习“雷锋车”精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交流网络。四要建立考核机制,定期对各行业各单位学“雷锋车”活动进行检查评比,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绩效考核,与其他中心工作同步推进、同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单纯的“雷锋车”精神向大众的社会先进文化转变,才能使“雷锋车”精神融史学、文学、区域文化、民间信仰于一体,走出单纯的学习、宣传“雷锋车”精神误区,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推陈出新,从而创造完善的精神家园。

4、挖掘“雷锋车”精神的核心价值,创建精神家园建设的典型示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雷锋车”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呈现。因此,在学习和实践“雷锋车”精神的过程中,必须以其作为价值引领,大力推进学习和实践“雷锋车”精神常态化、时代化、大众化,把弘扬“雷锋车”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对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念、信心,增强感召力、亲和力和影响力。坚持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和连云港地区实际,注重挖掘学“雷锋车”先进典型,通过组织发动、媒体发现、社会推荐等形式,推出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等新时期的学“雷锋车”组典型。坚持用身边典型教育引导身边人,使“雷锋车”精神更加贴近实际,更能打动人心。只有这样,才能把“雷锋车”精神内化成社会个体的道德修养法则,转化为他们在实践中的切实行动。

“雷锋车”精神的核心价值要落到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一是充分发挥“雷锋车”精神渗透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内在作用,推动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二是以“雷锋车”精神为城镇建设的空间布局、人性设计、公共场所、园林景观注入文化灵魂,凸现文化主题价值,使之焕发出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理性色彩。三是以“雷锋车”精神为主旨为社会公平正义、公民道德建设提供现实范例,形成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团结互助、大爱无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而增强精神家园外在表现形式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张力。

精神家园具有丰富而深广的内涵,其构建既需要传统文化作为基点,也需要外来优秀文化的撞击交流,更需要时代发展来注入的新鲜血液。“雷锋车”精神虽然不能囊括精神家园的全部内涵,但它拥有了构建精神家园的核心特质,它对建设精神家园的价值、影响和贡献早已超越了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它不仅属于历史、现代,更将属于未来。

(作者单位:中共赣榆县委党校)

weinxin
关注“连云港人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