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车”精神研究之三]“雷锋车”历久弥新的九个因素分析

与雷锋车同行字数 5064阅读模式

连云港“雷锋车”是传承雷锋精神的生动载体。“雷锋车”组最大的动力来自雷锋精神的感召,最打动人心的是车手们的真情付出,最难得的是近半个世纪始终如一的坚守,最可贵的是在传承中创新发展。“雷锋车”薪火相传半个世纪而历久弥新,其原因是什么呢?

一.雷锋精神是“雷锋车”历久弥新的不竭动力

任何一种精神都是时代的产物,雷锋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杰出代表,是“雷锋车”历久弥新的不竭动力。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志向全国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同志论述了学雷锋的具体内容,突出了阶级特性和奉献精神。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邓小平同志针对新形势下学雷锋的新特点提出:从培养“四有”新人的高度,倡导向雷锋同志学习。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同志指出:“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依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50年来,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没有变,一直是“雷锋车”历久弥新的动力:一是“雷锋车”是传承雷锋精神的忠实载体。“雷锋车”把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转化为服务于连云港发展的不竭动力;把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转化为“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的敬业精神;把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转化为立足本职、忠于职守的信念;把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转化为磨炼意志、砥砺品行、成长成才的自觉行动。二是“雷锋车”是传承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雷锋车”的最大特点是始终不渝坚持学雷锋,用实际行动再现了雷锋精神,成为全国各地学雷锋的优秀代表。当代的“雷锋车”已经不仅仅是拉一辆车帮助一位旅客的狭义“雷锋车”,更多的是融入到社会各行各业的雷锋精神的传递,在各行各业光大着雷锋精神,这也正是学习雷锋精神的真谛所在。

二.时代需要是“雷锋车”历久弥新的基础所在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时代特征,反映时代特征是时代需要,“雷锋车”历久弥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一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的计划经济时代需要促使“雷锋车”产生。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处在自发的学习阶段。当时连云港交通状况的客观需要与全国向雷锋学习热潮的需要,催生了“雷锋车”。“雷锋车”手们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传播着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乐于奉献的精神。二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时期的时代需要促使“雷锋车”坚持下来。这个时期是坚持学雷锋的阶段。以利益为导向的市场经济大潮,对以无私奉献为特点的学雷锋活动有着相当大的冲击,虽然“雷锋车”也受到冲击,但“雷锋车”手们坚信:“拉‘雷锋车’永远没有错,学雷锋做好事永远不过时,人间真情永远暖人心!”市场经济“逐利”的本性导致的负面影响,要求大力传承弘扬“雷锋车”精神。三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进步的自觉需要为“雷锋车”精神的弘扬创造了新的广阔舞台。人们通过比较,特别是对社会风气,尤其是道德“滑坡”现象的反思,更使人感到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是“雷锋车”历久弥新的道德支撑

“雷锋车”之所以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是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第一,“雷锋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载体。“雷锋车”精神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从公民个人层面上看,“雷锋车”恰恰是我们党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楷模。“雷锋车”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科学理论、理想信念、主流价值和道德追求,传递给人们、传导给社会的载体。可以说,“雷锋车”运行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过程。第二,“雷锋车”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范。“雷锋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本的要求相契合。“雷锋车”手以旅客所需、所急、所求为出发点,不断更新、丰富服务项目,改善服务设施,为旅客提供贴心的服务,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范。第三,“雷锋车”与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素相契合。“雷锋车”所传递的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等精神,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全面体现。“雷锋车”以实践形态不断引导人们从点滴做起、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全国上下学雷锋大环境的持久影响是“雷锋车”历久弥新的重要条件

学雷锋活动是一项广泛的社会参与活动,社会环境的持久影响是“雷锋车”历久弥新的重要条件。一是领袖人物号召的巨大影响力,给“雷锋车”以巨大的鼓舞。毛泽东的号召拉开了我国群众性学雷锋活动的序幕。它不仅成为20世纪60年代全国性学雷锋活动的首倡,而且对50年来的学雷锋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学雷锋活动不竭的巨大推动力。二是全国各地学雷锋先进人物与群体互相之间的激励作用,对“雷锋车”产生重大影响。焦裕禄、王进喜、欧阳海、王杰、张海迪、李素丽、朱伯儒、郭明义等各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感人故事,以及一个个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活雷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的雷锋形象,给人欣慰、温暖和触动,令“雷锋车”手感动并且深受鼓舞。三是政府与媒体的共同推动,促进“雷锋车”茁壮成长。“雷锋车”组得到了连云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支持。1997年,市委、市政府就发出向“雷锋车”组学习的号召,开展了一个长达十多年的“与‘雷锋车’同行”热潮。媒体的引导成为“雷锋车”薪火相传的重要策应力,激发了人们参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热情。

五、“雷锋车”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是 “雷锋车”历久弥新的凝合剂

“雷锋车”所传承的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是新浦汽车总站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雷锋车”精神和他赖以生存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具有一致性。“雷锋车”所传递的精神之一就是团结协作,“雷锋车”组是一个具有优秀团队精神的团体,凝聚了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的集体主义精神。连云港汽车总站企业文化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它在塑造“雷锋车”手心灵的过程中,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将“雷锋车”组紧紧凝合在一起。“雷锋车”精神作为新浦汽车总站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总站企业精神的灵魂和血脉。它作为一种文化力是可以被其他企业借鉴、吸收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创建优秀企业文化难得的素材。新浦汽车总站的企业文化建设将“雷锋车”精神的传承融合进来,既用带有“雷锋车”鲜明印记的物质形态建设来反映企业文化,同时通过“雷锋车”积极开展企业形象塑造工程,不断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故此“雷锋车”得以实现薪火相传。

六、“雷锋车”手的个人素质与家人的支持是“雷锋车”历久弥新的有力保障

在全国3800多辆“雷锋车”中,连云港“雷锋车”成为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与“雷锋车”手个人素质的提高以及他们家庭的无私支持是分不开的。在半个世纪的岁月中,“雷锋车”手以群众为本的价值追求,无私服务他人和社会,在服务他人和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形成了一种行为上的自觉。通过将拉“雷锋车”作为岗位服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修课,定期请老先进、老职工讲车站的发展史、光荣史,号召全站学习长途服务组,“雷锋车”手在工作中立下“军令状”等有力措施,提高了“雷锋车”手的自身素质,保证“雷锋车”经久不息。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雷锋车”组受到国家、省市级表彰300多项,有3名车手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数十位全国服务标兵和省市劳模,这是“雷锋车”手自身素质集中的反映。“雷锋车”组的工作同样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家人的大力支持是“雷锋车”薪火相传的支撑力,家人们舍小家为大家,为“雷锋车”手解除了后顾之忧,为“雷锋车”手坚守自己岗位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关键时刻还为“雷锋车”手送上必要的精神支持。家人的无私奉献与鼎力支持,让“雷锋车”得以代代相传。

七.精心打造连云港市城市形象名片是“雷锋车”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培育和提升城市品牌,打造城市名片,是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的“雷锋车”精神更是深刻地与连云港城市精神融合在一起,成为连云港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推动着“雷锋车”历久弥新。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力宣传“雷锋车”精神。2012年,由中宣部、交通运输部、江苏省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雷锋车”组先进事迹报告会,2008年,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文明的旗帜——‘雷锋车’事迹图片展”,让“雷锋车”的事迹和精神广为传扬。二是建设展示“雷锋车”精神的城雕与陈列馆。在市中心广场建成大型“雷锋车”城雕,作为连云港市的标志性建筑,通过视觉形象展示了连云港的城市形象。在城市博物馆建设“雷锋车”事迹陈列馆,把“雷锋车”精神固化为新时期连云港精神的象征。三是在全市深入开展“与‘雷锋车’同行”志愿服务活动,扩大“雷锋车”社会效益。通过开展“与‘雷锋车’同行”活动,有1000多个文明单位持续开展了扶贫助弱、献爱心活动。建立了15个志愿者市级专业分会、300余支各类服务队,拥有了12万注册志愿者。四是建立跨省“雷锋车”号班线,拓展服务区域。特别是开通了连云港至上海的省际“雷锋车”号班线,将其打造成为连云港文明服务的流动窗口、文明形象的宣传大使、文明典型的传承载体。“雷锋车”精神已经融入到连云港市城市形象之中,融入到连云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中,成为连云港市城市形象的内核之一,渗透到连云港市城市的许多方面,这是“雷锋车”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一辆车一座城”就是对这种关系的形象描述。

八.立足本职工作、坚持不懈的“真学”雷锋是“雷锋车”历久弥新的真谛

自觉意识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重要前提。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世上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雷锋车”坚持50年学雷锋,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浮不躁,坚持从小事做起,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认真”精神。如何才是真正学习雷锋,这在“雷锋车”身上体现得很明显。“雷锋车”把握住了新时期学雷锋的特点,做好本职工作,助人为乐,从小事入手,像润物无声的细雨,让雷锋精神潜移默化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令旅客感觉到“温暖”。“雷锋车”不是简单化的学雷锋,而是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学雷锋,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以忠于职守的良好职业道德,勤勤恳恳干好本职工作,争当岗位能手、行业标兵,身体力行地实践着“雷锋车”精神。在经历了上个世纪60年代的全国轰轰烈烈的学雷锋,经历了“文革”时期,人们思想上缺失时期,经历了80年代开始的市场经济时期追求物质利益时期的困惑,无论哪个时期,她们都能坚持做到不为世风变化所惑。这也正是他们的可贵之处。

九.不断创新学雷锋的内容和形式是“雷锋车”历久弥新的重要法宝

“雷锋车”也在与时俱进,不断焕发生机活力。一是不断丰富时代内涵是“雷锋车”精神与时俱进的重要条件。《京华时报》曾发表《“雷锋精神”50年演进史:21世纪雷锋代表什么》,对不同时代“雷锋精神”做了形象的概括:60年代雷锋=真善美;70年代雷锋=爱憎分明;80年代雷锋=钉子精神;90年代雷锋=爱岗敬业;然后提出“21世纪雷锋=?。这表明在不同时期,“雷锋精神”的含义有所侧重。在今天,雷锋精神绝没有过时,还永远充满生命力。什么时代不需要雷锋精神呢?“雷锋车”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延续与发展,当前,要重点突出“雷锋车”精神中的团结协作精神,扶危济困、扶弱助贫的爱心慈善精神等,使“雷锋车”精神与时代特征共鸣,与群众共鸣。二是融入工作、融入生活学雷锋是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的重要保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雷锋车”手把雷锋精神渗透于日常生活中,转化为一种生活常态。亲切的笑脸,温馨的话语;向需要帮助的人献上爱心,伸出援助之手等等,“雷锋车”手用行动实践“雷锋车”精神,推动了雷锋精神与时俱进。三是学雷锋的常态化是“雷锋车”精神与时俱进的重要保障。“雷锋车”使学雷锋活动更趋近于合情合理的状态,将学雷锋经常化、长期化、平常化、日常化,通过“雷锋车”把雷锋精神变成了一种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把学雷锋内化为人的自觉追求和价值取向,转变为常态化的基本状态,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效果。

综上所述,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历史因素还是现实因素,“雷锋车”能坚持50年学雷锋,成为全国学雷锋的道德楷模,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何让这一道德楷模不仅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为实现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服务,是我们一直要关注的课题。

(作者分别系市社科联主席,市社科院助理研究员)

weinxin
关注“连云港人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