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车”精神研究之三十八]新时期放大“雷锋车”精神社会效应的策略研究

与雷锋车同行字数 3762阅读模式

一位诗人这样赞誉“雷锋车”:“用一个伟大的名字,命名了一辆普通的车,车上装满真情和厚爱,也装着拉车人的高尚品格……”

一、“雷锋车”与雷锋精神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向全国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此,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热潮。雷锋的事迹传遍千家万户,“雷锋精神”感动了亿万民众。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长途服务组的一群姐妹们积极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立足岗位学雷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20世纪60年代,连云港市新浦火车站离汽车总站约有1里多路程。虽然距离不长,但对于那些随身行李多、老弱病残且需要转车的旅客来说,非常不便。姐妹们商量尽其所能给他们以无偿的帮助。当时条件艰苦,她们只能用扁担帮旅客挑行李,徒步搀扶老人、抱孩子……她们的事迹很快在新浦地区传播,成为“学雷锋”的典型。半年后,车站领导为她们专门配置了一辆平板车。“她们用这辆车,风里来,雨里去,走街串巷,为四面八方的旅客排忧解难,提供方便,被旅客们亲切地称作为‘雷锋车’。”

对于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长途服务组姐妹们来说,这“雷锋车”一拉就是50年,从未中断。她们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为无数南来北往的旅客送来温暖,始终履行着自己朴实而真挚的诺言:“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了不平凡的人生,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雷锋车”已经由当年的木板车演变为如今的风光旅游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雷锋车”精神,让“雷锋车”精神永久扎根于连云港大地,服务南来北往的游客提供了良好保障。

二、“雷锋车”精神的社会效应及面临的问题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注与重视下,连云港市近年来全方位拉开了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的框架,城市定位大幅度提升,经济发展持续加速,各项事业整体推进。快速发展中的连云港呼唤进一步弘扬“雷锋车”精神。

“雷锋车”50年栉风沐雨,一点一滴传递着人间真爱,一站一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车一车满载着平凡却感人的事迹。第一代车手李保英给一名男旅客怀中的饥饿婴儿送上自己的奶水,却使自己正在哺乳期的儿子不幸感染导致残疾;女民兵史朝荣、许惠珠雨夜辗转6公里为陕西籍老人寻亲;服务员朱芬用“雷锋车”将车站内突然临产孕妇急送就医,并为其热情服务……先后有500多位“雷锋车”手倾情奉献,往返于新浦火车站到汽车站这段短短的路途上。路途虽短,感人的故事却怎么也讲不完。据统计,““雷锋车”已经行程17万多公里,免费运送老弱病残旅客26万人次,义务运送行李包22万余件,“雷锋车”组美名远扬。1997年,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发出向“雷锋车”组学习的号召,港城大地掀起了长达15年的“与‘雷锋车’同行”的热潮,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学习实践‘雷锋车’精神,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2008年3月4日,由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举办的“文明的旗帜——连云港‘雷锋车’事迹图片展”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拉开序幕,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交通报》等30多家主流媒体前往现场采访报道。2012年3月23日,《新华日报》在头版全文刊登了江苏省委正式印发的《关于开展向连云港市“雷锋车”组学习活动的决定》。连云港市对“雷锋车”组先进典型的学习与宣传,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在省内外及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得到了江苏省委和中宣部的充分肯定。“雷锋车”精神已深入人心,为港城的发展赢得了荣誉,塑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雷锋车”精神已经成为连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在市民的心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社会的发展需要“雷锋车”精神,“雷锋车”精神更需要社会的精心培育、维护和弘扬,唯有如此,才能经久不衰。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雷锋车”也时常被人曲解、质疑,甚至被人污蔑乃至遭到攻击。可见,当前连云港市“雷锋车”组还远未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反映出当前部分市民对“雷锋车”认识不足,相关部门对“雷锋车”定位不准、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

三、彰显“雷锋车”精神社会效应的途径探讨

要广泛开展学习“雷锋车”精神并不断增强其社会效应,务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挖掘“雷锋车”精神的内涵,赋予其时代的含义,要用“雷锋车”组50年来展现出的无数个闪烁着质朴光彩的“凡人小事”来培育具有鲜明特征和地方特色的“雷锋车”精神,即连云港精神,引领全市人民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不断推进港城又好又快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浓厚氛围

一种精神的弘扬和传承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社会的支持和浓厚的氛围。应由市委宣传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雷锋车”精神学习建设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协调,学习活动要层层落实,形成有全市关部门、社会团体等各行各业积极配合、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切实担负起各自的重要职责,确保学习、弘扬全市“雷锋车”精神活动有效开展。

全市各大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各行各业的学习“雷锋车”相关活动的宣传报道,制定详实的宣传方案,使之形成常态化的宣传报道机制。各新闻媒体要通过新闻报道、群众论坛、专家点评等多样化方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雷锋车”精神模范人物报告会、人物专访、公益广告等活动,发挥他们在连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艺术地展现在学习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让“雷锋车”精神深入人心。

2.学习活动要常态化

“雷锋车”精神的永恒价值在于其包含了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中的精华,是一种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渗透于社会大众自身的日常行为当中。要避免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

(1)树立身边的榜样。在每年3月,在全市集中组织开展总结、表彰活动,广泛收集在学习“雷锋车”精神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开展表彰活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引领社会新风尚。举办“雷锋车”精神专题论坛和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巡回宣讲活动等。

(2)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体系。广泛动员各高校大学生、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党、团员,紧紧围绕民众实际需求,开展扶老助残、济困救急、利民便民、保护环境等社会志愿服务。要结合实际,面向城乡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帮扶活动,建立一个参与广泛、机制健全、活动持久、形式多样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

(3)将学习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要把弘扬“雷锋车”精神作为大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学习“雷锋车”精神的主题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座谈会、主题演讲、诗歌朗诵、文艺演出、读书征文、专题报告会、展览展示及网上互动等活动。积极倡导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编写关于“雷锋车”精神的宣传材料、书籍、校本教材等,让“雷锋车”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4)成立“雷锋车”精神研究所。研究所要结合时代要求和学习过程中的热点问题,拟定出相关重点课题并纳入社科研究规划,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推出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让“雷锋车”精神以新的风貌与时代同行。同时,研究所还应加强总结、交流,推广群众性学习雷锋活动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5)用“雷锋车”精神塑造企业精神,打造企业文化。各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广泛开展“立足岗位践行‘雷锋车’精神”活动,要逐步把各商场、集市、宾馆、医院、银行和邮电等单位,精心打造成学习“雷锋车”精神的实践窗口,把各车站、机场、港口、码头、公园广场和各旅游景区建设成传播“雷锋车”精神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在各社区,贴近居民生活实际,广泛开展献爱心等公益活动,促进社区的文明、和睦。

(6)加强学习“雷锋车”精神的网络宣传。弘扬“雷锋车”精神,扩大“雷锋车”精神的社会效应,网络宣传有其独特优势。要在各大网站上开设相关学习活动专栏,大力宣传学习“雷锋车”精神的重要意义,宣传践行“雷锋车”精神的先进经验、先进事迹、模范人物及活动的进展和相关成效。运用网站举办“雷锋车”精神网上论谈,与网民进行交流互动。制作学习“雷锋车”精神的手机短片,编创弘扬“雷锋车”精神的手机短信。各高校、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也要积极开辟本单位的专题网站,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宣传和教育活动,形成强大的网络宣传阵地。鼓励个人利用微博进行学习经验交流和互动。

(7)运用各种文艺途径传承“雷锋车”精神。组织征集创作关于弘扬“雷锋车”精神的歌曲,编写“雷锋车”事迹剧本,以“雷锋车”事迹为题材拍摄相关影视作品,推出相关文学作品。广泛向基层单位及广大市民免费赠送有关“雷锋车”故事的优秀图书,让“雷锋车”精神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镇,走进千家万户。

“雷锋车”精神是连云港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所结出的硕果,连云港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雷锋车”是其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它可以增强城市发展的凝聚力,增强市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港城人民要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拓展“雷锋车”精神的相关内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学习“雷锋车”精神的活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要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打造活动特色,使学习活动不仅深入港城的千家万户,而且要在全省、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而持久的良好社会效应。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weinxin
关注“连云港人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