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车”精神研究之三十七]传承弘扬“雷锋车”精神的理性思考

与雷锋车同行字数 3529阅读模式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雷锋车”精神,作为连云港市的精神旗帜和城市名片,是“雷锋车”组在雷锋精神哺育下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奉献创造出来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承弘扬“雷锋车”精神是港城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深刻理解“雷锋车”精神的时代内涵

学习宣传“雷锋车”组先进事迹,重点在学习弘扬“雷锋车”精神。正如毛泽东同志解释为雷锋题词的原因时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雷锋精神哺育下诞生成长的“雷锋车”精神同样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学习宣传“雷锋车”组先进事迹过程中要重点学习宣传她们的精神。“雷锋车”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我们传承弘扬“雷锋车”精神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雷锋车”精神就是对“雷锋车”组的言行和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等进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如李保英为了喂旅客的病儿,却不幸使自己的孩子染上病症,落下终身残疾事迹所体现的无私奉献精神;“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救助山东王廷记事迹所体现的“扶危济困、扶弱助贫”的爱心慈善精神;“帮助别人就是快乐,奉献社会就是满足”的乐于助人的友爱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学雷锋的矢志不渝的信念;干一行爱一行、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的敬业精神等等。

将“雷锋车”精神打造成连云港的城市名片和城市精神,还需要从更广义的层面上理解宣传。广义上讲,“雷锋车”精神实际已经升华为以“雷锋车”命名的,以“雷锋车”组成员身上体现的精神为基础的,在广大港城人民群众创造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为全港城人民所敬仰、追求和实践的崇高精神文化,其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如“叶欣仁”现象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港城人民所体现的慈善爱心精神。所以要将“雷锋车”精神进一步转化为港城人民对崇高精神文化的价值追求和生动实践,大力营造积极进取、充满爱心、敢于负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弘扬“雷锋车”精神的内容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特征

一种精神若要成为群众行动的动力源泉,必须符合时代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同,发挥其积极作用。“雷锋车”精神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它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在那个时代广为人们信仰和践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仍然是我们所需要和推崇的精神理念,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却被许多所漠视。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利益本位、效率优先、实效原则和个性至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遵循着这样原则。邓小平指出:“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所以当下如果一味强调无私奉献,就很难在社会产生普遍的共鸣,就难以达到弘扬“雷锋车”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初衷。

不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重视社会效益,倡导奉献精神并不过时,但应该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奉献伦理观,即所倡导的奉献精神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在提倡奉献时应该允许“利己”或“私利”在合理的范围内存在。因此,弘扬“雷锋车”精神,倡导奉献精神,就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特点,不要过分强调“无私奉献”,因为这对于绝大多数群众来说,是较高的要求。一味强调无私,不仅起不到弘扬“雷锋车”精神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广大群众对“雷锋车”精神的疏远和反感。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更多时候只要每个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在获取正当利益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同时,付出一点同情和爱心,能给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温暖更美好。新时期弘扬“雷锋车”精神要重点宣传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友爱精神和“扶危济困、扶弱助贫”的爱心慈善精神,使百姓认识到自身利益不受损情况下,只要献出一点爱心,甚至只要伸手扶一下将跌倒的路人,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就可能给别人带来更美好的生活,真正让“雷锋车”精神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转化为港城人民的道德准则,从而促进优良社会风尚的形成。

三、弘扬“雷锋车”精神的形式要具有实效性

弘扬“雷锋车”精神,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最好的办法就是使之渗透于老百姓的日常行为当中,成为老百姓自觉践行的道德准则,推动形成和谐友爱、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弘扬“雷锋车”精神要抛弃运动式、简单化的思维,不能搞形式、走过场,必须具有实效性,实行常态化。

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优势广泛宣传“雷锋车”组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也要善于发现、报道、宣传百姓身边的弘扬“雷锋车”精神的人与事,树立“与‘雷锋车’同行”的先进典型,在潜移默化引领广大干群自觉践行“雷锋车”精神。这类人和事不一定要感天动地,一个人的行为只要能给他人带来一丝温暖、帮助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就值得报道和讴歌。报道本身就是对善良行为的肯定和表扬,这种精神上的肯定会激励他们更加深入地在生活、工作中弘扬“雷锋车”精神。另一方面,日积月累的宣传港城人民身边的好人好事,使港城人民觉得“雷锋车”精神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人人能学,处处可用。报道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大力营造友爱、和谐、进取的社会氛围,使得港城人民受到良好社会风气的感染和熏陶,自觉做有爱心的人。

要将学习“雷锋车”组活动与志愿者活动、义工活动相结合,注重常态化。团委、妇联、社区等机构可以按各自职能组织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把参加一定量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各单位年终考核的一个指标,作为青少年升学考评的一项内容,通过制度的形式强化“雷锋车”精神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促进人们良好品德的形成。

要积极推动各地各行业各系统岗位学“雷锋车”组活动。“雷锋车”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将平凡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这就是不平凡。立足于岗位学雷锋正是“雷锋车”能够坚持几十年的重要原因。如果各行各业都能做到优质服务,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尽职尽责,不断创新,不断追求自己职业上的完美,那么社会怎能不和谐,国家怎能不昌盛?弘扬“雷锋车”精神,就要号召广大干部群众立足自身岗位学习实践弘扬“雷锋车”精神,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严肃实践职业道德操守,不断推动港城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四、采用多种形式构建“雷锋车”符号

构建“雷锋车”符号,通过符号载体,使“雷锋车”精神扎根于民众的记忆中,是弘扬“雷锋车”精神的重要环节。这里所说的符号指的是象征符号。象征符号的符形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没有直接的联系,也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它是建立在社会约定的基础上。象征符号是社会认同和社会动员的方式,具有整合和强固社会、团体或者社区的认同功能。人们只要谈到、看到、听到这个符号,马上就会联想起它的象征意义。弘扬“雷锋车”精神,不仅要广泛开展“与‘雷锋车’同行”活动,而且要大力构建“雷锋车”符号,使“雷锋车”符号在港城人民生活、工作甚至休闲的环境中随处可见,使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将“雷锋车”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连云港市在市中心设立了“雷锋车”雕塑,在道口悬挂了一些“与‘雷锋车’同行”的横幅,仅仅这些,对于构建“雷锋车”符号还是远远不够的。应在车站、学校、市民广场、闹市等处再树立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雷锋车”故事塑像。在火车站和汽车总站附近有必要树立一个高大的“雷锋车”雕塑,并且配上文字说明,使外地人通过“雷锋车”符号对连云港有个具体形象的了解。地名承载着当地民众的历史文化印迹,是社会记忆的空间载体,其文化内涵影响着人们对空间的感受及思想认同。因此,可以用“雷锋车”给广场、公园、道路、桥梁等公共空间命名,让“雷锋车”符号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并通过这些地名将“雷锋车”精神代代传承。可以在车站、机场、码头、交通要道、闹市等地方长久树立宣传“雷锋车”精神的公益广告,可以将这些广告张贴在往来连云港的长途汽车上,向外地人宣传连云港的城市名片,在外地游客中树立美好的城市形象。

通过“雷锋车”符号的建构,使生活其中的港城人民能在港城处处感受“雷锋车”精神的存在,从而自觉实践“雷锋车”精神。同时,港城随处可见的“雷锋车”符号也使来连的外地游客感受连云港城市精神,这有利于塑造大爱连云港的城市形象,发挥“雷锋车”精神作为城市名片的作用。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weinxin
关注“连云港人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