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落细落小

基层园地字数 1936阅读模式

——记灌南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

今年三月份,灌南县开始启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奋力拼搏,持续奋斗,全力推进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创建工作卓有成效,城市管理明显加强,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市民素质明显提升。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灌南县重点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共建共享,形成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为创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县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社区(村)挂联共建制度,县四套班领导、98家部门单位分工挂靠,督引22个社区(村)有效落实各项创建任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召开推进会、协调会、交办会,精心部署创建工作,攻坚季18项及提升季33项惠民重点事项任务得到全面实施,城市和民众均在创建中得益受惠,高涨了全县上下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热情。

二是突出内外兼修,打造靓丽整洁、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突出内外兼修,使城市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气质在文明创建中协调统一。1.完善设施环境,着力提升城市外在形态:改造6条道路,修缮23条旧道,新改建95座公厕,升级6个农贸市场,新建建材市场、废旧物品回收市场、货运物流中心,拆除私搭乱建约1.8万平方,清理垃圾5千余吨,共清出有效公共空间约15万平方米,通过升级改造和清理整治,硬件设施、设备长足发展,商业大街、物业小区、单位家属区焕然一新,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整洁有序,市容市貌日臻完善。2.开展多彩活动,着力涵育城市内在气质:开展文明校园、文明单位创建,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灌南人系列评比,各级好人推荐等活动,通过公益广告展示、道德讲堂宣讲、好人事迹推广、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涌现出中国好人王玉军、江苏好人张敏、全国最美家庭周汝尧等一批道德模范,有力弘扬了尚德守信、开放包容、务实创新、担当奉献的新时期灌南精神。

三是突出全域联创,构建覆盖城乡、上下联动的创建网络。着力把创建工作覆盖到全县所有的乡镇、社区、村,落实到每一个职能部门,延伸到每个基层单位和家庭。1.创建任务分解全覆盖。根据文明城市创建点位,详尽进行任务分解,覆盖城乡各个区域,所有基层单位都有自己的创建任务,都要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极大夯实了城市文明的基础。2.创建指导培训全覆盖。对照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多次对各乡镇、部门单位、社区(村)等创建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力求每个创建人员全面熟悉创建要求,精准把握创建标准。3.创建人员参与全覆盖。着力落实部门单位的创建工作要求,任务层层分解,责任级级落实,使所有单位职工、社区居民都成为创建的参与者。

四是突出落细落小,推行大处着眼、小处落实的管理模式。主动学习、吸收先进地区的创建经验做法,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提升创建标准,夯实创建基础,受到广大民众的好评。1.公益宣传精细化。对公益广告设置的场所、内容和风格,做出精细规划和统筹协调,真正让公益广告与城市人文景观相交融,与城市历史文化相承接,与市民欣赏习惯相契合,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2.城市管理精细化。把对细节的要求落实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每个环节,定人定岗定责:对环卫保洁实行责任人划区定域、挂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交通管理实行包片、包路、包岗点,县城区95个路口分工明确,350余名警力和1200名志愿者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3.文明引导精细化。适时发布“灌南文明20条”,引导市民有序排队不插队,过马路不闯红灯,出入电梯先下后上等,在“小”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切实解决与群众关系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经过半年时间的全民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已蔚然形成。通过创建,提升了灌南文明的新高度。这次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灌南县没有只停留在抓环境卫生、抓公共秩序上,而是注重城市颜值和气质的双提升,注重民众文明素养和道德境界的双提升。通过创建,增强了灌南市民的自豪感。创建期间群众身边翻天覆地的变化,彰显出文明创建的成果,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文明气象、文明气质,也激发了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和自豪感。通过创建,提高了灌南城市的竞争力。文明城市是全面反映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最高荣誉称号,是一个城市最好的名片和品牌,文明城市创建的顺利完成,将有力推动灌南县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文明发展永无止境,文明城市建设永远在路上。许多工作要坚持做、长期做,灌南县在城市管理上继续保持创建期间的优良作风,着眼建立长效机制,持久巩固创建成果,逐步提高灌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起现代文明城市新形象。

weinxin
关注“连云港人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