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简单思考

每周大家谈字数 11411阅读模式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称为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就文化软实力阐发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无论是从重要的现实意义还是从深远的历史意义来看,都非常重要。下面,将从  文化软实力概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其他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途径;立足地方文化特质,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等五个方面进行阐释。

关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简单思考

一、文化软实力概述

下面简单阐释一下相关概念: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后来引申出两层含义,第一,指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具体化为礼乐制度、文物典籍等;第二,指人的修养。“化”的本义为改变、造化,引申为教行迁善。“文”和“化”两个字一起使用,最早出现在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解释: 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来规范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

西汉以后,“文”和“化”结合成一个词使用,在刘向的《说苑·指武》中说到:“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解释:圣人治理国家,是先利用文化和道德,然后才运用武力(使别人臣服)。只是运用武力得到国家的人,(众人)不会降伏,如果文化没有改变,以后也会像现在这样被别人反压) 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

广义的“文化”的内涵非常广,被称为“大文化”。其文化结构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层面。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又被称为“小文化”。关于狭义的文化概念最经典的界说是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的定义。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二)软实力的内涵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中率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后来在其2004年的专著《软力量——世界政坛的成功之道》中给予系统的阐述。

依照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内容:硬实力通常指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及其它一些方面,如领土、人口、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等,是一种可以用具体指标来衡量的有形资源;而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等这些‘以吸引而非威逼利诱实现目标的能力’就是软实力”。

具体说来包括三层含义:(1)“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而达到自我目的的特殊能力,它的吸引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是实现自我愿望的能力。(2)“软实力”不同于硬实力。硬实力是一种通过明显的诱导和威胁而显现出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有形力量,“软实力”则是通过吸引而显示出的一种认同的非强制性的无形力量。(3)“软实力”是在文化、价值观、对外政策等资源进行加工转化而形成的具有吸引力的力量形式。

(三)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一词在我国明确提出是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又是软实力的核心元素。

文化软实力的特征主要有三点:

首先,文化软实力是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文化软实力虽以精神因素为主,但绝对不仅仅是精神因素。它只有通过物质的实践活动才能作为文化软实力来对外施加影响。

其次,文化软实力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文化软实力就是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力量,通过自己的特色去影响他人。

最后,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文化的这种渗透性很容易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对这种文化产生崇拜。比如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苹果的电子产品、美国NBA等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给人们娱乐的同时也直接地体现着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当今世界,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将不再作为衡量国家实力的主要指标,知识的控制焦点。谁的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谁就是国家社会竞争的赢家”。他的话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也从中看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

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国的强弱不仅取决于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也日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可以直接促进一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作为独立的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对其GDP的贡献率都超过了10%。近年来,美国的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4%,产值已经超过了农业和航空航天业。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文化立国”的口号以来,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日本文化产业战略》中,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该战略开篇写道:“文化产业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以及通过软实力吸引别国民众而获得外交利益。”由此可见,文化产业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能提高该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提升该国的综合国力。

(二)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文化与民族凝聚力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民族凝聚力以文化认同为基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促进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另一方面,民族凝聚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其力量的增强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体现。

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则早已湮没在了历史的记忆里,只有中华民族的文化没有间断。从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在长达 2000 多年的历史中,历代统治者都把国家的大一统作为责任和使命。其间虽然也有过分裂、动乱,但统一是主要的,中华民族统一的历史占了 2/3 以上。正因为中华文化得到了各民族的普遍认同,中华民族才能历经千年而不断地延续和发展。这就是文化软实力发挥出来的巨大的凝聚力量。

(三)有利于国际影响力的增强

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一国国际影响力越大,则其国际竞争力越强,国际地位也越高。虽然经济实力在国际竞争中仍占主导,但文化软实力也日益发挥着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神10”飞天,从国家形象宣传片推出到设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一系列吸引世界目光的重大事件的发生,令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2009年,美国知名民调机构GfK发布了当年的国家形象指数,中国国际形象提升幅度仅次于美国,总排名第22。这是2005年以来中国的排名首度得到提升,分析人士将其归功于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

(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文化主权和安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由此产生了文化主权和安全问题。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不再仅仅指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军事安全,而应该包括国家的文化主权和安全。在英国学者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的《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一书披露:为了渗透美国的霸权思想,中央情报局在文化领域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输出活动: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创办学术刊物,开设图书馆,资助学者互访,捐助讲座教授位置等。美国学者杰姆逊等通过长期研究,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第一世界掌握着文化输出的主导权,可以通过文化传媒把自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强制性地灌输给第三世界,而处于边缘地位的第三世界只能被动地接受,他们的文化传统面临威胁,母语在流失,意识形态被不断渗透。”可见,西方国家一直没有停止文化、价值观的输出。只有提升国家软实力,才能有效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和主权。

三、其他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建设情况

美国学者爱德华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成为了一个舞台,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在这个舞台上较量。文化不但不是一个文雅平静的领地,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战场,各种力量在上面亮相,互相角逐。”我们来看看世界上其他国家在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输出方面的举措。

(一)首先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

日本针对海外受众打造一个国家形象和品牌战略——酷日本。酷日本是日本“数字好莱坞大学”校长杉山知之提出的。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开始正式推进 “酷日本战略”。安倍把该战略定位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他希望通过向全球展现日本的软实力来提升对外形象,帮助“重拾日本人的骄傲和自信”。“酷日本”的精髓是通过提升日本产品的文化含量,创造出每年上万亿日元的品牌附加值,树立日本国家品牌和增强日本国家软实力。最能代表日本“酷”形象的是动漫产业。

日本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1996年,日本明确提出要从经济大国转变为文化输出大国,将动漫等文化产业确定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经过近20年发展,动漫产业已经和日本电器、日本汽车并列,成为三大影响全球的“日本制造”。

日本动漫占据目前全球播放的动画节目的60%左右,在欧洲更是达到80%,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播放日本动漫,40多个国家上映动漫电影。从早期的《聪明的一休》、《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到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日本动漫已经以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许多国家的观众。(宫崎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个传奇,他创作的动画电影《龙猫》、《幽灵公主》、《千与千寻》都深受世界观众的喜爱。《千与千寻》荣获2003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以电影身份获得柏林金熊奖的动画作品。)

长着万能口袋的蓝胖子——哆啦A梦更是风靡全世界,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日本国民卡通形象。2008年,日本外务省任命哆啦A梦为日本史上首位“动漫文化大使”;2013年,哆啦A梦又成为日本申办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特殊大使”。

日本动漫在传播本国文化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对于增强世界各国对日本文化的好感和日本社会价值观的认同感起到巨大的推动力量。

(二)我们再看看南亚大国——印度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七位。印度和中国都是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两国都具有比较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是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和金砖国家。随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印度成为南亚次大陆正在崛起的大国,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印度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也注重提高自身的软实力,采取多种措施来扩大本国软实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宝莱坞电影、软件外包和瑜伽已经被誉为印度向海外输出文化的三驾马车,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5月份,印度总理 纳伦德拉•莫迪 访问中国,其实也是印度文化软实力的展示,他带着社交媒体、印度宝莱坞和瑜伽这三驾马车,向中国展示印度独特的文化魅力。)

1、宝莱坞电影

电影产业作为印度文化产业中比较发达的行业,建成了以“宝莱坞”为核心的电影工业基地。宝莱坞是印度通俗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印度文化软实力的“杀手锏”。

下面来看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经济参考报》):年产量——自 2005 年以来,印度年产电影就一直保持在千部以上,稳坐世界电影年产量第一的宝座。观影人数——印度每天观影人次超过 2000 万,每三个月便有相当于印度人口总数(约12亿)的观众涌入各地电影院,平均每人每月观影不少于两场。售票数——全世界每年售出的宝莱坞电影票达 36 亿余张,而美国好莱坞电影票才售出 26 亿张。

印度电影曾经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风靡一时,很多人对印度电影印象停留在《流浪者》、《大篷车》、《哑女》等影片上。进入2000 年后,宝莱坞为开拓国际市场而推出的一系列新概念印度电影。新概念印度电影以印度悠久的历史文化、风光美景为衬托,改进了先前一些影片歌、舞、戏脱节的弊病,情节更为复杂,制作更加精致,加强了舞蹈、剧情和人物感情之间的紧密。近几年,印度出品了一些有国际知名度的影片。《季风婚宴》,荣获 2001年第 58 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并获得美国最佳外语片提名;《印度往事》入围 2002 年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它是当年亚洲唯一的一部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更是自1993年《辛德勒的名单》之后的又一部囊括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大奖的影片。

其实印度电影已经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一方面它没有因为要坚持特色而拒绝外来的优秀元素,也没有一味“崇洋”而丢掉本土的优质资源,而是坚持本民族特有的歌舞文化和吸收外来精英文化双管齐下,并始终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保持良性互动,才能在世界电影中独占一隅。

(2)IT外包基地

随着 IT 产业的发展,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 IT 外包基地。过去5年印度获得的知识性IT外包业务年均增幅达28.5%,比尔·盖茨说,未来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而是印度。目前,《财富》杂志500强企业中目前约有400家企业或者在印度设立了自己的业务中心,或将部分业务外包给印度技术公司。

(3)印度瑜伽

印度瑜伽源于古老印度的一种强身术,通过肉体和精神的结合达到身心和谐统一、强身健体和开发人体潜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瑜伽这种来自印度的流行健身方式,不仅以它的独特的民族魅力领先国际健身市场,而且以飞快的速度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

(三)美国的好莱坞

美国政府很早就意识到,文化将会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他除了运用自身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外,还不断通过文化输出、文化渗透等手段,加强美国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美国文化输出的手段很多,有对外教育(重中之重)、舆论宣传、国际文化合作项目、文化交流活动),下面主要谈谈大家都熟悉的美国好莱坞电影。

1、电影——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电影同业工会在一份致白宫的备忘录中就这样阐述:“电影可以成为成本极小,甚至零成本进行国家宣传的最佳方式,……电影使用的是世界语言,更有助于表达美国的计划和目标。”

为什么说电影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呢?

电影是人类文化创造中最具时代活力、科技含量、市场价值 、国际传播意义与社会影响的文化样式之一。电影以视听的方式、运用动态的影像向观众展现一国的国家形象和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输出国家的价值观念,观众通过电影中展现出来的文化内涵直观深刻地认识这个国家的历史和现实。

电影艺术凭借其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具有冲击性的影像画面在很大程度上隐蔽了电影的意识形态性和文化侵略性。 电影很少用说教的方式来传达国家的意识形态, 塑造一个国家的形象也是利用间接的手段。

比如:电影《拆弹部队》。在第82届奥斯卡评奖中,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全球票房高达27.8亿美元)与《拆弹部队》角逐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大奖,最终《拆》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6项大奖(票房几千万美元)(。《拆弹部队》主要讲述了一组美国拆弹专家被派往巴格达执行任务的故事。这部电影用类似于纪录片的拍摄方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军在伊拉克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战争的残酷性,同时体现了美国士兵的核心价值观(忠诚、责任、尊重、荣誉、正直、勇气)。在影片中,美军形象实现了升华,很容易取得人们的理解和认同。因为这部表面上“反战”的电影,反对的只是那些伤害美国人的人,它不仅不反对美国发动的战争,相反,还对发动战争的美国进行了巧妙的辩护。

2、好莱坞电影为什么受到我国观众的欢迎?

1994年,华纳兄弟出品、 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作为首部进口分账影片在中国登上银幕, 并以2500万人民币的票房绩创造了进口电影第一个消费奇迹。从此以后 ,好莱坞电影对我国电影市场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截至2011年12月,十八年间我国共引进了310多部进口分账影片,其中又以好莱坞电影为主,占244部左右。

好莱坞电影(美国没有主旋律电影,但是存在主流价值观电影),传播的价值观核心基调——真善美战胜假丑恶,其基本内容包括:正义战胜邪恶;自由、民主、平等、机会和希望;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家庭是生活的第一;个人奋斗;成功属于每个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一切皆有可能…… 这些标有美国标签的价值观和理念包装在好莱坞电影中,很容易得到观众的共鸣。一位英国诗人曾说过:“世界上每一座电影院都是美国的大使馆”。

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多元化取材下美国精神的塑造

美国是移民国家。根植于民族多样性的美国文化,是一个多种文明、多种思维冲撞交融的“熔炉文化”,正是这种 “熔炉文化”奠定了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的优势。许多好莱坞电影都含有世界许多民族的文化元素 , 使其内容更饱满充实、形式更生动多样。好莱坞电影在创意取材上无所禁忌,历史、现实、传说、史前、未来等各种题材形式不拘一格。

好莱坞的电影虽然在取材上天马行空,但始终精心营造着关于“美国精神”的神话。 塑造一个又一个荧幕上的“不平凡的平凡人 ”,这类题材的影片注重感人的故事性和人情味,能拨动全球观的感情之弦,产生共鸣 。比如电影《阿甘正传》以一个小人物的事业史成为表现“美国精神”的典范,有人甚至誉其为“当代美国文化经典……它是一部集历史、神话、传奇和普通人的故事于一体的关于当代美国的寓言”。影片的主人公阿甘是一个智商低下的低能儿,他同时具有诚实、坚韧、勇敢等美德。影片中阿甘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橄榄球明星、成为越战英雄、成为中美乒乓外交大使、成为企业家。阿甘的传奇色彩向全世界演绎了近乎完美美国式的精神梦幻——像阿甘这样一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都能够获得如此超常的成功, 那么常人就更可以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阿甘成为“美国精神”的一种象征。

(2)高科技元素的运用

电影与技术是相伴而生的,当今美国电影中大量运用的数码特技, 为美国电影向更广泛的世界范围传播铺平了道路。然而,“高科技代替不了电影,观众进入影院不是光看高科技成果,观众是看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影像,是为了娱乐和享受。”好莱坞电影注重通过巧妙的构思、新颖的题材把高科技元素与人文气息巧妙的融合起来,使得好莱坞影片在拥有美感画面的同时,又能超越视觉画面,实现在全世界范围的强势传播,提升美国的国家实力。

(3)完整的商业化发展和营销模式

(三)好莱坞电影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冲击

电影在美国虽然被称为娱乐产业,但好莱坞带给我国观众的影响远非娱乐二字的含义所能涵盖。好莱坞电影一方面对我国电影的市场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在悄然改变着我国观众的审美趣味、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 有位电影人曾说过:“好莱坞就是个帝国,在影像领域它最擅长的艺术就是视觉合成,在发动了数十年的科幻战争之后,好莱坞开始合成新帝国精神和新骑士形象,以视觉的史诗将更多人的想象力整合进好莱坞帝国,在无意识中传递出美国帝国意识的企图。” 发展近百年的好莱坞电影是美国外交活动中的重要工具,被誉为“不是宣传部的宣传部” 。

美国共和党议员奥林·斯派克曾说过 “当好莱坞在说话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听;当华盛顿在说话时,世界在打盹 。”好莱坞电影的这种影响力直接渗透入到观众的思维意识中,这是任何宣传、说教的方式都无法达到的功效,它让观众认识了美国,认识了一个具体的可以想象的、描绘的美国梦。

四、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与方向,核心价值观缺失,那我国的文化建设也就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通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使得我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社会认同感得到提升,进而抵制外来文化侵蚀,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安全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整体上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着力点。文化并不直接等同于文化软实力,文化向着文化软实力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就必须要建立在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以及文化的整合过程中,通过文化生产力的运作,进而将文化转变成文化生产力。经济发达国家都重视把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途径。以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美国,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电影、图书、音乐、体育和其它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成为美国力量的象征,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展示了渗透力极强的软实力。中国要增强文化软实力,消除“文化赤字”,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见图)

(三)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吸引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后盾。习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着力保护和弘扬,实质上是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保护和提升。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止于至善的崇高追求,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影响,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影响。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重要工作就是要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创新、整合包装,(国外有评论说,“假如中国一直都做类似杂技、书法、太极拳之类的表演——这当然都是非常好的东西,人们很喜欢,可是,把这么有意义的、全面的、复杂的中国,就用杂技和书法来解释是很可笑的”)。我们不仅要向世界展示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要与世界文化相融合,做到兼容并包,博采众长,从而提升他国对于我国文化的认同。

(四)加强国际文化交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

当今世界向着世界多极化以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国家再也不是相互孤立的了,现代国家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世界各国只有做好相互的合作与交流,才可以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进行吸引的关键性因素。文化的传播力决定该国文化影响力, 谁的传播能力大、传播手段先进,谁的文化理念就能广为流传,谁也就能掌握话语权,其文化才能让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人民所接触、了解并进而接受,这样也才可以使其文化理念融入他国本土文化。

作为向国际社会展示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正在积极、稳妥、有序地向前推进。目前,共有20个中国文化中心在海外正式运营。它们与孔子学院一起,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如和风细雨般走入国外民众的生活,在传播中国文化、树立国际形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播出,中国各领域杰出代表和普通百姓在片中逐一亮相,向美国观众展示了更直观、更立体的中国国家新形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认为,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推出,表明中国国家公关时代已经到来。在不少人看来,系列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制作,标志着中国开始更加自信、主动地展示“软实力”,向海外发出中国的声音。风靡一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被不少传播学专家认为是对外传播国家形象的范例之作。浙江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教授赵瑜认为,这类关注个体命运、展现普通中国人形象的片子让中国国家形象更为鲜活。

五、立足地方文化特质,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

文化特质是各种文化元素在长期的碰撞与交融中形成的,是人类文化内涵的核心要素,是体现文化特征的主要内容。连云港市大约2——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连云港市处在南北的交接过渡地带,文化积淀深厚,史前文化具有黄河中下游文化与长江中下游文化交汇的特征;有史以来则受到齐文化和楚文化的双重影响,形成了带有南北融合的地方文化。连云港的文化:东夷文化、西游文化、陆桥文化、淮盐文化、山海文化。

1、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增强我市文化凝聚力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认为人的物质需要(生存和安全)是低层次的基本需求,而精神层次的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更高层次的需要。满足民众精神需求的基本途径就是发展公益性文化服务。近年来,我市相继建成了市文化艺术中心、革命纪念馆、东方书城等大型文化设施,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建设实现全覆盖,并且常年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但是我们也看到我市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与城市相比,发展相对落后,供给不足,服务项目单一,服务质量较差,基层群众很难享受到真正高质优秀的文化服务。因此政府在资金投入上要适当向农村落后地区倾斜,遏止文化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加大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专家下基层举办讲座及学习培训班,同时组织基层工作人员赴外参加培训,观摩高水平的文艺演出,扩展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基层工作者的业务水平;要求市级文艺团体深入基层偏远地区,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同时要建立健全文化下基层的长效工作机制,避免“一阵风”现象,切实解决基层文化薄弱问题,真正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2、保护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提升我市文化吸引力

首先是保护好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一个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的时候,了解到高公岛龙王庙、皇窝石刻等历史人文景观年久失修,面塑、根雕等小方面的“非遗”项目传承面临困境。我市要在重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典籍整理、历史名人等保护挖掘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组织开展地方传统文化整理工程(我们已经进行的编撰了文化连云港丛书,开设了文化专栏)。其次是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工作。越来越多的专家都意识到国学教育对于传统文化延续的重要意义,因此,建议从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国学教育,并且有意识地加强乡土历史文化教育、地方民俗教育(其实据我了解,这项工作早在很对年前有关单位就在进行,如编撰青少年读本、举办“我们的节日”等活动,下面我们将联合日报社、广电台等单位联合实施经典文化传承工程。)

3、弘扬城市人文精神,增强我市文化认同力。

围绕连云港特质文化形态、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结合城市改造和建设,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连云港的各种特质文化元素向广大市民介绍、传播,使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本土风俗民情、传统文化艺术复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系统归纳、准确提炼城市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并广泛宣传,引导市民形成普遍的城市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城市人文精神成为广大市民的共同精神和价值追求,从而使城市精神体现人性化,提高城市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我市文化影响力。

深入挖掘连云港丰厚的文化资源,积极策划推动西游记文化、江苏女子民族乐团、赣榆徐福文化、灌南魔术、东海少儿版画、东海水晶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多个领域人文交流,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我市的文化品牌传播工作,从而增强我市文化在国内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古老而价值不衰。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每位宣传文化工作者(不管是基层工作者还是高层决策者)都要苦练内功、吐故纳新,才能使中国文化焕发青春和活力,进而提升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传播力。

weinxin
关注“连云港人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