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全媒体条件下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苍梧文苑字数 2486阅读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三网融合的实质性推进还将使这个开放的系统涌现出更多意想不到的传播形态,无疑这将对提高我国信息水平,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它并不天然地具有善的本性,与之伴生的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及不良信息的快速传播,加上突发事件的偶然性、紧急性、难预见、发展快、影响大等复杂因素,使得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面临巨大挑战,必须高度重视。

全媒体条件下舆论呈现的新特点

舆论形成机制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打破了原有的媒体与受众、媒体与媒体的界限,混淆了媒体与媒介的界限。 以往舆论的传播,必须经过专业人员和组织实施,是“点”对“面”的传播,只要管住了“点”,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就可以对舆论进行有效引导。而全媒体条件下,话语权被分散,不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制造者、传播者,一些媒介组织也利用技术平台的优势进行媒体内容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媒体和记者已无真假之分。也就是说舆论的传播,不在于传播者是不是记者或媒体,而取决于传播的内容。受众对传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一个趋势。

报网、台网互动,传播的放大、叠加效应更加凸现,在舆论传播上打破了业已形成的媒体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大小之分。传统媒体都有级别,通常根据级别高低,形成影响力和权威性大小,级别越高的媒体象征着影响力、权威性越大。而现在的情形是,网上海量披露,相关媒体选择跟进,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交互作用,形成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立体传播的新格局。舆论传播形成的势头更猛、规模更大、范围更广,放大、叠加效应更加突出,打破了权威媒体的原创、权威发布的优势。舆论传播的效果,已不在于媒体本身影响力和权威性大小,而取决于传播信息的新闻价值大小。

网络“操手”的加入,使得舆论传播越来越专业化,打破了政府运用媒体的优势。政府具有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在舆论传播领域也是如此,这种认识已成为误区。在现实的舆论传播上,形成了一批网络“操手”,有一整套的组织机制和运行模式,由更专业化的人员组成,技术更新快,反应迅速,往往先发制人。所以,人们自觉地使用媒体、网络推动舆论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互联网也已成为一些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动员手段和传播主渠道。

博客、微博、bbs、qq等“网络论坛”已成为事实上的公共传播平台,打破了原有的一些理念、规律和规则。一方面,在全国甚至更广的范围搜索的信息经过重新编辑而成的新闻产品,不仅可以改变原有媒体的编辑思想,甚至经过重新排列组合能改变原意,表面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矛盾更加突出。另一方面,非实名制的网络论坛,更是开放的平台,而且论坛火热程度已成为决定网络点击率的关键因素。网络论坛已成为公共传播平台,虚假信息、谣言、宣泄不正常的情绪等都可以广泛传播,彻底打破了“作为公共媒体,报道要来源于两个以上信息源相互印证,注意不同信息的平衡等应具备的保证公平、公正”的基本做法,更不用说“对一个地方的负面报道不能在一段时间特别集中,负面报道需征求相关方面意见,一般不进行异地监督”等要求。可能这个平台还没有形成品牌,受众有一个对信息再认识的过程,而且这些情况并不是主流,但突发事件的紧急情况下,很难有效地鉴别、澄清,往往形成后果,造成被动。

全媒体条件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的着力点

舆论引导和事件处置都要强调第一时间,把舆论引导作为事件处置的重要内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与事件处置是一个互动过程,事件处置是基础,舆论引导是事件处置的应有之意,两者不能割裂开来。全媒体条件下,不是分线作战,而是合为一线,有了处置的第一时间,才有即时新闻,否则,舆论引导就难为“无米之炊”。突发事件往往既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又是媒体关注的热点,要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只能比谁发布的“快、准、全”。在事件处置的不同阶段,都要善于使用媒体,同时,通过舆论引导为事件处置营造良好氛围,推动事件的圆满解决。

尽快掌握突发事件的全面情况并为之定性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关键。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事件真相,是公众的普遍心理。突发事件发生的二十四小时内,是相关信息的裂变期,谣言也极易产生,这时也是舆论引导的关键时期。舆论引导中出现的前后口径不一,或引起质疑,往往是情况不明、定性不准造成的。出现这种情况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受损,并极易形成一波接一波的炒作。这就要求尽快掌握全面情况并给事件定性,为事件处置和舆论引导提供前提。当然,涉及事件的深层次问题,往往不能一时说清楚,但对媒体要不断地有口径,说明情况,阐明道理。

关注社会情绪,加强舆情研判,不断提高快速把握舆论热点的能力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基本功。我们正处在两个“关键时期”,一个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凸显,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一个是互联网发展和规范的“关键时期”,全媒体的内容如何管理没有很好解决。突发事件往往会引发事件本身以外的事情,有些突发事件就是不当报道引起的。因此,及时、准确了解民众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关注社会情绪,加强平时的舆情研判,成为舆论引导的日常功课,也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必要准备。

任何媒体都将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都会形成全景式报道,面对媒体时要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注意“细节”。新闻发布会是处置突发事件的常用形式,除了会议主题、议程设置、相关重点等重要问题,新闻发布会的氛围、对相关人员如何介绍、新闻发言人的表情、语气、衣着,回答问题的语式、语速,都可能成为媒体的关注点,影响着发布会的效果;对陌生或有抵触情绪的媒体要正确对待,可以同时邀请多家媒体一起接受采访;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记者蜂拥而至,对各方记者要一视同仁,统筹安排;要注意使用受媒体喜欢和大众信任的发言人;要注意跟踪舆情,适当发布。

组建专家库,建立与媒体的联系沟通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邀请相关专家接受采访,解释相关政策,介绍专业知识,能更有效回应社会关注,有针对性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所以,要建立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具有专业知识的权威专家库。同时注意保持与媒体的日常联系。

 

weinxin
关注“连云港人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