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期要培育平和心态

苍梧文苑字数 806阅读模式

攻坚期要培育平和心态

《人民日报》2013年04月24日14版 版面截图

攻坚期要培育平和心态

马国英绘图

原题:攻坚期要培育平和心态(微观·不弃微小方成善政)

江苏连云港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邸占山

改革进入攻坚期,要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一旦利益不均导致社会心态失衡,容易成为社会稳定的危险期

当前的改革进入攻坚期,诸如收入分配制度、推进简政放权、加大社会保障等都是涉及全局、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理性对待,务实推进,还要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否则会面临诸多两难选择。

当今“世界是平的”,且民智大开,如果缺少正确引导,可能导致心态失衡,从而使改革的攻坚时期成为社会稳定的危险时期。

当然,社会情绪总体基调是积极的,但负向情绪引爆点低。一方面,一些不择手段、无视法律的行为,冲击着社会道德和人们的心理底线,而且还不断“传染”,如任其发展,社会的包容性和承受力将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民众需求层次进一步扩展,期望值不断提高,容易引发整体的社会不信任。

社会心态不平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益极度不均衡。这只能靠不断改革发展来解决,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兼顾公平,实现利益的相对均衡。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满足民众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更要重视群体接纳、认同、尊重等社会性需求。要有高效、廉洁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民众各方面的基本权益,推进社会公平正义,防止两极分化,密切关注社会底层群体的心态和处境,切实保障他们的权益,理顺情绪,避免冲突。

当前社会心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只有平和心态才能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当然,这不是教人随大流、知足即安、无所作为,听天由命,而是要客观理性,按规律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当然,理想与现实永远是有差距的。倡导和培育平和心态,要学会在理想和现实间找到平衡,也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人与人互相传递平和心态,社会才会和谐,每个人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 人民日报 》2013年04月24日14版 王伟健整理

weinxin
关注“连云港人文”微信公众号